()
什么是深度认知?
在我看来,就是更能超越表象、直达本质且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认知。
更深刻,也更可落实。
因为深刻,所以落实效果会更好;也因为落实效果更好,更能体现其深刻性。
几年前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:为什么我学历很好,读书很多,但在很多问题上的见解,却明显的浅薄,不如一些我的同学——一些社会经验丰富,「刘项原来不读书」式的人。他们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知识,但却有不少一针见血、直指本质的认知,乃至于基于这些认知,他们都做出了不错的业绩,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强于那时候的我。
简单把这个问题归结为「读书读傻了、书生百无一用」是无意义的,读书人做事能力强、做成大事的比比皆是。
问题是「为什么」。
很快我找到了一个能说服我的答案:实践的深度,深度实践对深度认知的支撑作用。
如果只有基于书本知识的思考,缺乏实践带来的第一手的鲜活的感受和信息反馈,我们再正确、高效的思考分析,都会陷入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」的困境——实践带来更深刻的资料,这些资料才能支撑我们产生更深度的认知,进而更深度的认知再对实践形成促进,帮助实践走向更深处——这就是认知与实践的「螺旋式上升」,这也是「知行合一」的内涵所在。
这个认知无疑是贴近真相的,但随即我就认识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
很多时候,我们并非不知道需要去深度实践,很多时候阻止我们的不是「不知道」,而是「无法实践」。
不是不知,而是不能。
为什么不能?
因为过不了「心理」这一关。
很多知识丰富、学历很高的人实践能力弱,就是一直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。
每当想要去深度实践时,总会有各种情绪和私心杂念跳出来阻止——风险、成本、面子、压力、时间、条件等等——失败了怎么办,丢脸了怎么办,方向是对的吗?真的值得做吗?我有这个能力吗??
总之,总有一款理由成功阻止了我们——而且看起来很有道理(如果它一点道理没有,是无法阻止我们的)。
就算我们靠着一时的激情和冲动暂时屏蔽了杂音,启动了实践,当真正面对困境和挑战时,那些私心杂念就会迅速冒出来,让你焦虑、迟疑、纠结、沮丧、失望,进而快速放弃。
难以开始,开始了也很容易放弃,自然难以坚持实践,进而抵达深度的认知。
慢慢的,我开始意识到,知行之间其实还有一个「心」,它是一个「知-心-行」的结构,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心理问题,也就是克服我们的「心魔」,我们终究是无法抵达深度认知的。
心魔,必须被战胜。
一、心魔有哪些?
如果我们静下心来,去抽丝剥茧,去把看似嘈杂无序的私心杂念一点点剥离出来,然后分门别类,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以下几位熟悉的样子:
迷茫:没有方向,对现有方向存在怀疑,缺乏坚定的目标和做事的热情,缺乏主动性。
胆怯: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,对困难和冲突有较强的恐惧心理,回避矛盾,有很强的逃避倾向。
纠结:经常处于纠结状态,很容易推翻原本做好的决定和选择的方向,难以决断,在纠结中不断消耗能量和精力。
浮躁:急于求成,希望快速看到成果,希望靠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,追求一劳永逸和捷径。
脆弱:恐惧失败,更恐惧失败后自身形象的受损,面对困难缺乏战而胜之的决心和勇气。
停滞:难以开始,行动力很差,多思多虑,焦虑感强,思考很多但无法转化为行动,破解问题能力和推进力度差。
因为迷茫,我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,自然无法在一个方向上长期坚持,也缺乏做成事情的热情和意志。
因为胆怯,我们在逃避自己该去做的事。
我们明知道自己应该去做,但恐惧攫取了我们的内心,让我们装作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。
因为纠结,我们在不同选项中间犹疑不决。
时间、精力和机会就在这种迟疑中不断耗尽,等我们回过神来,除了懊悔我们什么也没得到。
因为浮躁,我们永远在追求捷径、扮演成功。
我们总是希望努力之后马上看到成果,我们制定了长期计划,但随即就放弃执行,因为我们如此着急去成功。
因为脆弱,我们一旦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想要放弃。
我们缺乏勇气和决心,困难和障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,我们焦虑不已、痛苦不堪,于是放弃就成了很自然的决定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蚌埠住了:沙雕女孩笑掉头的日常 步步算计:被操控的各色人情与各类关系 只工作不上班:那些有趣又挣钱的工作 真相说了谎:小人物深陷死亡迷局 宇宙 1984:爱、幻想与永恒 职人进阶方法论:职场新人快速晋升指南 离离原上谱:奇妙恋爱打开方式 杨黎光纪实文学:亚洲女首富龚如心的金钱厄运 少女的爱情灵药:敢爱敢恨方为上 乱世脊梁 :近代民族企业家 葬魂灵 永不妥协:我与你的危险关系 仙者不入爱河:专心修炼从本仙君做起 定相思:愿君一世平安,同我喜乐 全世界最好的男二 谋杀启事:反骨警察缉凶手记 社死爱情:我们俩尴尬又甜蜜 命运人生 新晋管理者职场关系指南:高效处理上下级关系 荒唐女性婚姻史:贞洁、一夫多妻、私房钱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