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人挪活,树挪死。可是,首都搬家绝对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。在周朝的伟大首都从西部搬到东面之后,中央的威权迅速衰落,诸侯们渐渐地开始不尿中央这一壶了。诸侯们互相攻杀,目无王法,周王室的威望江河日下。
现在,来说说周王室的地位变化。
这,需要从周的祖先开始说起。
【周朝的建立】
最早从黄帝说起就太久远了,从后稷说起也有些长。只说一点,周王室是黄帝的后裔,姓姬,与黄帝同姓。
到公刘那一代,跟戎狄混居。什么是戎狄?
上古时期,华夏族将周边的民族按照方位分为四个部分:北边的是狄,南边的是蛮,西边的是戎,东边的是夷。后来常说南蛮南蛮,就是这么来的。那么,戎狄就是西北的民族了。
由于公刘人品好,乐于助人,种粮食的水准又高,基本上就是雷锋加袁隆平这样一个人,因此受到各族群众的拥戴,成为那一带的首领。到儿子庆节,周国正式成立,地点应该在今天的甘肃一带。
几百年后,到了古公亶(音单)父那一代,戎狄起兵来攻打,要抢财物,古公亶父给他们财物。之后戎狄又来,要抢地盘和人民。古公亶父又要给他们,老百姓不干了,想要打仗。古公亶父劝他们说:“鬼子来打仗,无非就是要土地和人民。想想看,大家跟着我也是过,跟着他们也是过,有什么区别?如果大家为了我而战斗,为我死那么多人,我不忍心。”
多么伟大的情操啊,就是华盛顿也比不上。
古公亶父带着自己的家属走了,一直来到了陕西,百姓们也都追随他去了陕西。在那里,周围的部落们知道古公亶父十分贤明,也都过来归附。于是古公亶父修建城墙,建立官府,为民服务。说起来,算是真正的公仆。
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叫太伯,二儿子叫虞仲,小儿子叫季历。季历的儿子叫姬昌,大家都看好他。于是太伯和虞仲为了把王位让给季历,双双逃往南方,后来建立了吴国,成为吴国国君,这是后话。
后来季历继位,季历之后是姬昌,也就是周文王。周文王发明了“周易”。据专家考证,这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预测学,现在世界上有许多“周易”研究会,夜以继日地想搞懂几成。在可预见的将来,这个研究还将继续下去。没有“周易”,后世的帝王连坟地选在哪儿心里都没谱儿,也就没有今天看上去宏伟壮观的这陵那陵,甚至连故宫都可能盖得乱七八糟。所以,周文王的出现,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。
周文王可没有他爷爷那么慈悲,先后多次讨伐戎狄,让鬼子闻风丧胆。
文王之后,武王灭了商朝,建立周朝。
需要提醒的是,据传文王有九十九个儿子,后来分封各地,成了许多姓氏的祖先。在汉族常见的姓氏中,大约有一半是出自文王后代。或者说,当今的中国人,几乎人人身上都流着周文王的血液。
读到这里,大家最好保持恭敬的态度。
举个例子,当年国共两党打得不可开交,毛泽东、周恩来与蒋介石、宋子文(本姓韩)形同水火,其实若是大家坐下来叙叙旧讲讲历史,就会发现大家都是周文王的子孙,甚至周恩来和蒋介石还都是周公的后代,大家本是一家人。
所以,经常讲讲历史,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。
【周朝的统治】
当时的周朝是很强大的,没有人可以对抗。
建国之初,诸侯国一个个都很老实,谁不老实就办谁。
那时候四面的民族也都很老实,东夷很快就被消灭了,成了姜太公的臣民,也就成了华夏族的一部分。一部分逃走的,大致就渡海去了朝鲜。
所以,中朝一家亲啊,本来就是一家。
南蛮在楚国的打击下,很快也就服服帖帖了。天上九头鸟,地下湖北佬,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说起来的。
戎狄呢?
说起来,话就长一点。
按照《史记》的记载,戎狄们原本是夏朝的遗族,也就是说他们跟夏朝原本是一个民族。说来说去,那也就是炎黄子孙了。而戎狄是匈奴的祖先,匈奴又是之后的北方民族的祖先,这么说来,什么蒙古族、朝鲜族、女真族等等,实际上也都是炎黄子孙,没什么可争议的。
周朝初期,戎狄是要进贡的,叫做“荒服”。
后来到了周穆王的时候,有两个爱好:第一喜欢旅游,第二喜欢打仗。周穆王旅游的事迹不多说了,他喜欢西部旅游,是如今西部旅游的祖师爷。他曾经西部旅游到天山,亲切会见了西王母。打仗的事情说一说。不知道为什么,他就是看戎狄不顺眼,非要打人家,谁劝也不行,于是就打了。戎狄一看大军打来,一个个都跑了,穆王只抓了四头白狼四头白鹿回来,大概这八样东西是戎狄的吉祥物,相当于我们的奥运福娃。为什么咱有五个奥运吉祥物,来源应该就是戎狄这里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牛史·晚清篇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日日是好日: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大明反贼之朱家逆子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海路与陆路: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白话史记 城墙之外 非常道 德意志帝国: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,1848—1918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性学五章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·大结局 小修行 极端的年代:1914—1991 传统节日的奥妙:我们怎样过节 南北战争三百年:中国4—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